2015年初,中國大陸汽車年銷量統計出爐,總計2,349萬輛的銷售實績不僅破上一年紀錄,也已經是蟬聯六年世界第一的一級戰區。
汽車產業作為重工業的領頭羊,于此榮景下,生產鏈的供應商無不雨露均霑。然而,依筆者觀察,中國緊固件產業正處于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效應的高峰,且不僅只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或許“汰弱留盛、且盛者更盛”才是年中國緊固件產業的最佳註解。
大型併購潮,成就中國緊企盛者更盛
第一點觀察,2014年“上海集優集團併購荷蘭內德史羅夫”不僅在中國緊固件市場的高空發射出一枚璀璨煙火,也在當地甚至鄰國同業的心中激起陣陣漣漪,但“中國緊固件市場正式進入『整合期』”應當才是這起併購案最重要的啟示;集優集團這計“遠交近攻”,讓兩家產品互異的規模企業能夠有截長補短的機會,相信經過文化融合后的集優集團是銳不可擋的。除此,筆者相信這不會僅是單一個案,在官方單位有計畫的支持下,我們能期待在未來的幾年內再看到其他的大型併購案,這就是中國緊固件產業的盛者更盛。
反傾銷案掃蕩中小型緊固件廠,適者生存
依官方消息指出,歐盟將于4月29日公布對大陸碳鋼扣件反傾銷終裁結果,繼續課徵與否,影響甚鉅。筆者于緊固件展覽會上與數家大陸本地緊企經理人詳談后有感,由于比起不銹鋼、鋁、銅等其他種類金屬,碳鋼制扣件仍是大宗貨品,因此幾乎百分百的大陸緊固件供應商都對于歐洲大餅僅能遠觀而不能褻玩的現況捶胸頓足。
另一方面,從各家經理人口中透漏,比起前年,2014年起的中國內部市場明顯疲弱,并不如官方甚至他國預測這般樂觀看好,讓內外銷兼具、甚至專攻內銷市場的緊企們大唿苦撐,基于此,筆者認為,如果今年的歐盟反傾銷議案不能出現反轉,再加上當局有計畫的整併,唯有體質健全、具有產品優勢的緊企能夠在這波達爾文效應中安然過關!